1.什么是工程?
工程是人們綜合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具體實踐活動,以及所取得的實際成果。
工程并不是純理論的工作,工程在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需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的手段。
科學理論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
工程在整個科學技術工程這個大系統里,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手段,是工程本身能夠進行的基礎。
2.科學、技術、工程的關系如何?
科學、技術、工程這是三個不同的東西、三個不同的范疇。
科學是人們探索自然、探索人類社會以及所有取得的結果。探索自然就是自然科學,探索社會就是社會科學,探索過程就是科學活動,探索結果就是理論體系??茖W基本上是屬于認識世界的范疇,包括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
技術是人類在改造世界過程中所使用的手段。
科學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很密切,科學離開技術手段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的。
人們綜合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具體實踐活動就是工程,因此,工程與科學和技術之間的關系也很密切。工程有兩個詞,一個叫科學工程,一個叫工程科學。
科學工程,它本身就是個工程,然而它是為科學服務的。比如從事核物理研究,就需要加速器,加速器就是一個龐大的科學工程。
工程科學就是工程本身需要的科學基礎??茖W有純科學,也有應用科學,工程科學就是應用科學的一部分。
3.工程有什么作用?
工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程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無非就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外延,另一種是內涵。外延就是進行新的項目,內涵是老企業的改造。即使在第三產業同樣也有大量的工程技術應用,如銀行支付等。
第二,工程能夠推動社會進步。
工程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如計算機的普及技術。
第三,工程是第一生產力的具體體現。
工程是第一生產力的體現的理論基礎是科學本身只能是理論,要有實際效果,必須通過工程來實現。
最后,工程是培養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是一個成熟的工程師,他(她)只有通過工程實踐來培養。
4.工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一是科學性。當代的工程一定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沒有科學基礎,工程是不能夠進行的;
二是工程有很大的社會性?,F代的工程都需要依靠一個群體來進行的,不是靠一兩個人做得了的。工程跟純科學不一樣,純科學可以由一個、兩個科學家就能獨立進行;
三是工程的實踐性。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活動,因此它并不是一個想象,這跟科學有很大的區別。
科學提倡異想天開,要怎么想都可以,讓思想自由飛翔。搞科學的人如果思想放不開,是不會有成就的。
但是,工程是不允許胡思亂想的,搞工程的不能說搞不成;
四是工程的創新性。創新跟發明不是一回事。發明可以去申請專利,但這個發明是否經過實踐并不是關鍵。技術創新或經濟創新更多的是屬于經濟方面,并不是純粹的技術觀念;
五是工程有很大的復雜性。第一,工程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第二,工程有很多問題受客觀條件制約;第三,很多工程不是單一解,它是有各種各樣的方案。
5.工程師的定義是什么?
工程師是指能熟練掌握一定范圍內的工程技術,并帶領相關人員從事具體的實踐活動,進而取得成果的專門人才。
6.合格的工程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
合格的工程師應該具備以下素質:
1)分析能力
工程師要有對所從事的工作,(包括設計、生產、服務等諸方面)結構、流程、功能、材料等方面進行分析的能力;
2)實踐能力
由于技術的復雜性,許多問題來不及形成理論或者本來就沒有現成的理論加以指導,只能靠工程師憑經驗來判斷,善于從實踐中總結事物的規律性;
3)觀察能力
工程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即發現問題的能力。工程師要善于去發現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所存在的缺陷、不足、不合理,從而對加以改善;
4)創造能力
工程師要在實踐中有發現、有發明、有創造,能夠用跨學科知識和所掌握的理論通過綜合分析,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工程問題;
5)學習能力
工程師要很好地掌握所從事工作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善于向實踐學習,善于向書本學習,善于吸收新知識。
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從科學的常識到科學的精神都會滲透在他的生活中。
對工程師的物理學和數學的基礎有很高的要求。這里所提到的物理學和數學是指一種最基本的認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上。
6)溝通能力
工程師要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必須善于與相關人員進行書面或口頭溝通;
7)管理能力
工程師要對所從事的技術、開發等工作所形成的文件、資料、信息進行科學管理;
8)嚴謹的作風
工程師做事必須要執行規范,工作中細致、嚴謹,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9)優秀的品格
工程師要善于與人合作,特別是能夠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性格不同的人一起工作;
10)敬業的精神
工程師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以工作為榮,以工作為樂。
7.工程師的教育途徑有什么要求?
因為工程是人們綜合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具體實踐活動,所以工程教育要由工程院校來承擔,即工程師一定要有工科院校學習的背景。
工科院校培養什么人?有人說是培養工程師,也有人說是培養工程師的毛坯。我贊同后者,毛坯有可能成為成品,也有可能成為廢品。所以從學院畢業的學生是不能直接成為工程師的,即使是最優秀的學生,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
8.工程與工程師是什么關系?
工程和工程師的關系是很密切的。
前面已經定義:工程是人們綜合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的具體實踐活動,以及所取得的實際成果。毫無疑問,這里的人們指的就是工程師。
9.怎樣理解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為了更好地理解優秀的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我提出一個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軸(圖1)。
我們可以把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看作是一個三軸空間。里面有個三軸,橫向軸,講物質領域;縱向軸,講人類所從事的工作;空間軸,講自然領域。
1)物流軸
物流軸是第一資源。資源中有三大資源,一個是材料,一個是能源或者說是能量,一個是信息。
材料是構成我們社會的物質基礎。在人類的歷史上,時代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以材料為基礎劃分的,有石器時代(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材料的第二種分類從作用來講,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兩類,第三種分類則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
能量的問題很重要,列寧曾經講過,共產主義是蘇維埃加電氣化。能源是產生能量的一個載體。能量載體主要有五種形式:煤、石油、天然氣、水、核電。
信息。信息系統有一個信息本身跟信息媒體以及載體的問題。信息媒體是信息的表現形式。信息載體是信息賴以存在的物理體。
信息跟物質、能源不一樣。物質消耗了就消耗了,而能量改變無非是這種能變成另外一種能,但這種能還是消耗了。信息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無限復制。
2)工作軸
工作軸包括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等。
研究。我們這里所說的研究,在工程與科學之間有交叉的地方,工程的研究更多的是應用研究。
開發。開發和研究不一樣。研究是看原理可行不可行,開發是根據這個原理做出一個東西來,把原理具體化。
設計??梢哉f在我們國家設計是最薄弱的環節,目前國內還沒有產品設計院。設計跟開發有一定的交叉。設計要形成商品,設計的對象是商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須要注意一個方向,就是設計的結果是可以生產出來的。同時,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能夠批量生產。
制造。目前,在我們國內制造一般不是問題,但是制造工程是個空白。沒有生產工程師或者說沒有車間工程師、制造工程師。制造里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產品質量問題。產品質量不好,跟我們沒有生產工藝師有很大的關系。
3)空間軸
空間軸包括陸地、海洋、天空,也就是我們工程所存在的物理空間。
我們進行任何的工程活動都必須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間內進行的。所以,我們要了解空間軸。如我們進行的壓力容器建造就要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如環境溫度、地震情況、風載、雪載等。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 ? 2020 遼寧元創石化技術有限公司 遼ICP備20010657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錦州